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安迪威廉姆斯 >彩電人士呼籲避免引進落後液晶產能 將有利於彩電行業良性發展 正文

彩電人士呼籲避免引進落後液晶產能 將有利於彩電行業良性發展

时间:2025-11-02 17:47:34 来源:网络整理编辑:安迪威廉姆斯

核心提示

導讀:國內一些地方卻接連引入海外淘汰的液晶麵板舊產線。如,廣西欽州引進三星的7.5代液晶麵板生產線,今年7月已開工;河南鄭州引進LGD的5代液晶麵板生產線,今年8月項目已封頂。在全球液晶麵板產能過剩、

  導讀:國內一些地方卻接連引入海外淘汰的液晶麵板舊產線。如,廣西欽州引進三星的7.5代液晶麵板生產線,今年7月已開工;河南鄭州引進LGD的5代液晶麵板生產線,今年8月項目已封頂。在全球液晶麵板產能過剩、韓企加快OLED轉型的情況下,國內不宜盲目引進海外淘汰的液晶舊產能,避免資源浪費和惡性競爭。

  三星顯示器公司(SDC)上周宣布將斥資約110億美元上馬QD-OLED(量子點-有機發光二極管)麵板項目,加上LG Display(LGD)之前已宣布投資10.5代的OLED麵板生產線,這意味著韓國兩大麵板企業加快從LCD(液晶)向OLED轉型,在大尺寸領域,OLED也被確立為未來的發展方向。

  然而,國內一些地方卻接連引入海外淘汰的液晶麵板舊產線。如,廣西欽州引進三星的7.5代液晶麵板生產線,今年7月已開工;河南鄭州引進LGD的5代液晶麵板生產線,今年8月項目已封頂。在全球液晶麵板產能過剩、韓企加快OLED轉型的情況下,國內不宜盲目引進海外淘汰的液晶舊產能,避免資源浪費和惡性競爭。

彩電人士呼籲避免引進落後液晶產能 將有利於彩電行業良性發展

  目前,OLED已是中小尺寸麵板尤其是手機屏的發展方向。在大尺寸領域,由於現在隻有LGD一家OLED電視麵板供應商,所以OLED還需麵對多種技術的競爭。三星之前也曾宣布在大尺寸領域押寶Micro LED,但是這次QD OLED投資計劃的曝光,顯示三星在大尺寸領域也選擇了OLED。

  三星在QD OLED上投資110億美元,創下了全球單座顯示麵板工廠最高的投資紀錄。一期預計明年建設,2022年初量產,月產量約30萬片基板。三星下大決心轉型,是因為在大尺寸液晶麵板領域,隨著京東方、華星光電的10.5代線投產,中國企業已實現了趕超。

  2019年上半年,中國內地企業的大尺寸液晶麵板出貨量已占全球總量45.8%,份額居行業首位。與此同時,中國液晶麵板產能的迅速擴張,也令全球液晶麵板價格連續下跌,出現行業性虧損。

  三星今年上半年液晶電視麵板出貨量同比下降10.6%,庫存壓力陡增,所以策略性退出大尺寸LCD領域,下半年將關閉部分8.5代液晶麵板產能,並加快布局QD OLED,謀求技術創新來突圍。

  LGD也加快向OLED轉型。今年8月底其在廣州的8.5代OLED麵板工廠投產,同時在韓國新建10.5代OLED麵板生產線。到2022年,LGD的OLED電視麵板的總年產能將超過1000萬塊。

彩電人士呼籲避免引進落後液晶產能 將有利於彩電行業良性發展

  OLED作為下一代顯示技術的行業地位已經確立。無論三星的QD OLED還是LGD的白光OLED,OLED的價格都是LCD價格的三四倍,短期內難以對LCD形成替代。不過,OLED在黑色呈現、柔性形態上的優勢,是LCD無法徹底實現的。5G今年商用後,OLED會有很多新的應用場景,到時它在大尺寸顯示上可卷曲、可柔性、可折疊的優勢將逐漸顯現。

  所以,三星前年、去年分別關閉了一條7.5代液晶麵板生產線,廣西欽州接手了三星一條7.5代線。今年9月,三星再關閉一條8.5代液晶麵板生產線,據說國內又有人想接手。另外,LGD有計劃今年底、明年初關閉一條8.5代液晶麵板生產線。

  這令液晶麵板的價格有所回穩。群智谘詢的最新數據顯示,今年10月,液晶(LCD)電視麵板的均價繼續下探,但是32、55英寸LCD麵板的價格已經止跌。因為全球LCD麵板依舊是產能過剩,現在麵板廠控製了一些產能的釋放,預計今年第四季、明年上半年大尺寸麵板價格會企穩。但是,如果產能全開,供給肯定過剩。

  在這樣的情況下,不宜對LCD進行大規模投資,更不宜引進海外的舊生產線。群智谘詢總經理李亞琴說,這些生產線已經折舊完成,很多都使用超過十年、設備的精密度已經達不到現在市場的需求。引進這些舊的液晶麵板產線,會帶來資金浪費、重複建設,加速產能過剩,惡化行業競爭和產業利潤的損失。

  電視麵板持續跌價,讓今年上半年國內彩電的均價跌破3000元,彩電企業苦不堪言。創維集團總裁劉棠枝呼籲,國內不要接手外國麵板廠淘汰的舊產能。因為中國內地還將新增京東方武漢、華星光電深圳、富士康廣州三條10.5代線。如果國內不接手舊產能,那麽隨著彩電大屏化,新增產能與淘汰產能將抵消,全球液晶麵板業將逐步走向供需平衡,有利於顯示行業回到良性發展的軌道。